湖南就业创业网

洪长林:美沃窗业的成长经历

2014-09-23 14:05:58  浏览:388

 

  1974年出生在安徽省绩溪县的我,初中毕业之后就回家务农,并没有安心扎根在命运安排的一亩三分地上耕耘,打从走出初中校门的那一天起,就决心干出点名堂来。务农伊始,喜欢学习农村科技新知识的我就从有限的收入里面挤一些钱来订阅农业科技方面报刊,并尝试进行作物良种引进和药材种植,想通过种植高附加值的农作物来发家致富。

  “在我们那个村庄或者说乡镇,我做的事情许多人都不理解,因为我引进的所谓美国甜玉米可以生吃,种的泰国香米煮饭隔壁邻居能闻到香味,还有黑米、佛手瓜、荷兰豆、彩色水稻等;药材方面我种过板蓝根、穿心莲、草红花、白芷、皖贝母等。”当时种植的这些作物,在安徽绩溪农村百姓的眼里都是些稀奇玩意,有好心人看见他田里的彩色水稻颜色和平时的不一样,就跑去催我:“快去给稻子打农药,再不去就来不及了。”

  然而,当时安徽的新型农作物市场并不成熟,小规模尝试种植的新型农作物没有太多的市场和空间。但是还是不肯就此停下同命运抗争的步伐,我报名参加了农民大学函授班,并成为绩溪县广播电视局通讯员。通过接触媒体,我开始尝试在《致富报》、《农家乐》、《农村百事通》等报刊刊登广告销售自己引进种植的作物良种。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我的农业科技受到了绩溪县农业局、科技局的关注。1994年,我通过县政府审批成立了安徽省绩溪县第一家民营农业技术服务站,经营种子、化肥、农药及农业技术咨询服务。“从那时我便从农业过渡到商业,而且每年有近两万纯利润。”农技站是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农技站给我带来了稳定的财源,刚刚事业有成却还是决定卖掉农技站,筹集资金和朋友合伙创业:“钱来的容易,思想上就极易产生过分自信的心理。在出外进货的过程中,我逐渐的了解了一些商业知识,于是决定脱离农业放开手脚的干点事情。”

  1996年,踌躇满志的我将农技站转让后的全部资金与朋友合伙创办了一个保健湿巾厂,生产餐饮湿巾。由于市场不成熟,一次性湿巾销路始终很少,湿巾厂短期内就被迫停产并亏损近7万元。正是这次挫折让我对市场营销产生了浓厚兴趣,并遭受到浮躁和盲目带来的沉重打击,巨大的压力让我几乎喘不过气来,一切的一切又要重新开始。从那时开始,我经常反思失败的原因,并开始琢磨什么是代理商、经销商,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等等,也就开始有了市场营销这个概念及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最近更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