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被问到白手起家的创业史时,高海清说,自己一定会提起决定回村养兔子的那个疯狂下午。
那是2008年10月的一天,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北马庄村,这个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年轻人刚向父母说完自己回村创业的想法,就在家里引起轩然大波。
“啥?花钱供你上了4年大学,还要回来养兔子?你让村里人怎么看咱家!”说罢,母亲一甩手“砰”地关上里屋的门。在母亲眼里,儿子大学毕业后就应该在大城市找份稳定的工作,娶妻生子,做个体面的城里人。
坐在门旁的父亲一直没说话。尽管“碰了钉子”,高海清依然不停地絮叨养兔创业的优势:成本小、技术门槛低、市场空间大。他铁了心的要当一回“兔倌儿”。
半晌,沉默的父亲终于开口:“就要一条道走到黑?非养兔子不可?”
上一篇:张新月:视野狭窄,成不了大气候
下一篇:农民谢道兵的上海创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