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至2035年乡村振兴需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抓好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责任落实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在此目标下,各级党组织与政府对乡村振兴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学术界与理论界等也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长沙理工大学刘祚祥教授认为,村投公司可以作为城乡融合的枢纽,扮演乡村振兴战略中整合资源、对接市场的关键角色。村投公司是由村集体领导,村民参与,通过整合全村旧资产资源、挖掘新资产资源,以村集体为单位进行统一生产、销售、经营的方式来共同组建的经济发展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那么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呢?村投公司又该如何组建呢?为进一步探究乡村振兴具体战略实施与村投公司组织模式,刘祚祥老师与杨密老师带领长沙理工大学金融专硕研究生实践团前往汨罗市瞭家山社区进行了深度调研。
悠悠汨罗江,恋恋瞭家山。瞭家山社区地处屈原生态湿地公园湖畔,总面积4.3万平方公里,有20个居民小组,是一个典型的城市与乡村相结合的社区。该社区以“党建+”为主线,以“自治”为主体,以“建家”为主题,实施“党建+志愿者”模式,进行网格化管理,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样板间”。
近年来,汨罗市积极推行“党建引领、群众自治”的工作机制,瞭家山社区积极响应,共建立了三个党支部,以支部书记、党小组长为骨干,成立志愿者服务队支部。同时,瞭家山社区始终把乡村治理纳入基层党建的范畴,坚持“党建+志愿者”的形式建立社区志愿服务中队,下设8支小分队,包括巾帼志愿服务分队、扶贫帮困志愿服务分队、治安防控志愿服务分队等八个分队。志愿者带头开展社区公共区域保洁工作,主动替代全社区保洁员;对“五保户”进行“一对一”定点帮扶;为社区内4-11岁的孩子举办“四点半课堂”,提供免费辅导课业等。另外志愿者落实联户制度,自发参与普法宣传、环境整治等活动,实现区域化覆盖、网格化管理,形成统一建档立卡、统一活动场地、统一服装标识、统一考评管理,打造了“社区吹哨、志愿者报道”的基层模式。
瞭家山社区最突出的优势之一就在于实施“文化先行”的路线,其主要是通过三种不同的形式从文化方面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凝聚力和行动力。
一是瞭家山社区文化底蕴厚。两千七百年前,楚文王时期,罗子国遗民来到风景秀丽的龙塘山下筑城立国,并在其东门附近山丘建有瞭望台,瞭家山社区现阳光驾校便是该处遗址,“瞭家山社区”一名也由此而来。除了名称之外,其民俗风情也深受源远流长的楚文化影响,其中“打五中”就是当地一项十分具有代表性、特色性和大众性的民俗文化活动,在每年的正月初五,龙塘居民摇身一变,成为该节目的表演者,共同驱穷赶鬼,来迎接财神,共修福德,同保太平,该项民俗活动每年都会如期开展,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已经成为了瞭家山社区的“民俗品牌”。
二是瞭家山社区文化氛围浓。民风民俗向来是体现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瞭家山社区在民俗方面开展得如火如荼,在民风方面也是十分具有前瞻性的。比如,当地十分重视女性的作用,通过在社区主要路口设置“女人的素质影响男人的前途”“女人的修为影响家族的未来”等网红标语、组建巾帼志愿者队伍、设立妇女之家、开通妇女维权热线等多样化的方式将女性在组织工作中的作用最大化、在社区生活中的权益最优化,瞭家山社区也因此减少了很多矛盾,如火化、拆迁、“禁炮”等复杂的工作问题也得到了更顺利的解决。除此之外,实践团还通过走访集中建房点发现,当地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家风”“最美庭院”的评选,通过“好人榜”的方式激励大家为社区建设发展、社区居民生活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当地也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通过谱写琅琅上口的歌曲——《社区居民公约歌》将遵纪守法、环境保洁、维护稳定等十二个方面深深地烙印在居民心中,该村规民约也因此被评为“湖南省首届十佳最美村规民约”。
三是瞭家山社区文化发展好。汨罗的农民学哲学也是当地特色之一,瞭家山社区便抓准这一点,利用丰厚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建立了一个乡土文化馆。该馆占地1000多平方米,共分三大板块,包括乡情村史馆、乡村文化空间、乡村茶馆。在乡情村史馆中,实践团了解了当地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在乡村文化空间中,一件件陈列出来的过去务农的工具、报道的报纸都让实践团对瞭家山特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乡村茶馆中,实践团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瞭家山社区的情怀。该乡土文化馆的建设不仅反映了瞭家山现在的文化发展状况,也更是体现了瞭家山社区对未来走“文化先行”路线的美好愿景和坚定决心。
实践团通过深入地实地调研,发现瞭家山社在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优势:(1)从地理位置来看,该社区作为城乡接合部,是接近城市并具有城乡过渡性特征的乡村地带,G240、G536国道、S308省道穿境而过,在区位方面具有天然优势;(2)从土地征收情况来看,该社区将村里的几百亩土地进行了土地流转,建设高标准农田,展开集中产业规划,在减少土地资源浪费、解决土地抛荒问题的同时,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3)从产业发展来看,该社区的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并且正在积极探索“文旅+休闲+农业”的新产业发展之路;(4)从信息化程度来看,该社区通过现代科技实现了网格化管理,已在路口、重点屋场等地安装了36个高清摄像头,并且采取微信群等线上交流方式结合线下进行管理,实现信息透明公开,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具有很好的信息化基础。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民传统生产模式中的各种弊端开始暴露,如生产力低下、抗风险能力不足等,村里的许多中青年农民都只能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严重,这是每个村都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实践团经过探讨后发现,凭借瞭家山社区的自身优势,通过组建区块链上的村投公司建设数字乡村,能够解决乡村发展难题,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村投公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能够通过在瞭家山社区引入区块链技术,将当地资源与城市资源进行交换,在城乡接合部实现频繁的物质、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对流,优化村里原有的资源禀赋结构,充分利用村里闲置资源,增加村里就业机会,吸引外出务工的村民返乡,改善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激发群众自主创业活力和企业家精神,调整当地经济收入结构,打造乡村振兴的社区“样本间”,树立城乡融合的典范。
“党旗飘扬作指引,文明秀美新瞭家。”瞭家山社区在“党建+志愿者”的工作机制下,挖掘社区文化底蕴,加强社区文化氛围,促进社区文化发展,以“文化先行”的方针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在瞭家山自身各方面优势的基础上建设村投公司,打造“文旅+休闲+农业”产业融合新模式,开拓新财富之路,谱写新时代文化之歌,形成乡村振兴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