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那只把冰糖葫芦的冰壳糖衣套在自己身上的大熊猫突然成为了“顶级流量”。
黄牛们为它紧急“复工”,狂热的消费欲望和“落后的生产力”为它疯狂拉扯,与它相关的概念股一字涨停……
本期投融界研究院,走近“一墩难求”的现象级热潮,透视从“土爆了”到“火爆了”的蜕变之路。
2月7日,春节收假后首个工作日的凌晨两点,北京王府井大街工美大厦外就已经排起了长队,7个半小时以后,已经望不到头的队伍才有秩序地冲进大厦内,所有人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北京冬奥会官方特许商品旗舰店内的“冰墩墩”。
即使店铺为了应对抢购已经采取了每人限购一个的方式,但开门仅仅10分钟后有些货架已经空空荡荡,半小时后冰墩墩毛绒公仔、摆件、钥匙扣等产品便均告售罄。
寒冬深夜排队8小时也无法实现“冰墩墩自由”,这大概就是“顶流”的牌面吧。
而催生线下人潮汹涌的动因,其实是线上更为疯狂的“一墩难求”。
自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后,作为“吉祥物”的冰墩墩周边产品在线上官方旗舰店便始终处于缺货状态,虽然每日均有定时补货预售开启,但从最初的15分钟售空下架到如今的瞬间秒没,“一户一墩”的梦想似乎在近期成为一种奢望。
与抢购同时到来的是“黄牛魔爪”,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热销款冰墩墩20cm毛绒玩具和8cm手办款,官方售价分别为192元和88元。而到了黄牛手中,价格则相应地翻了几倍,20cm冰墩墩现货毛绒玩具价格更是直逼900元。
线上线下的火爆及缺货,消费者对于冬奥周边产品的购买欲望,黄牛的囤积居奇、高价倒卖,构成了近期“冰墩墩”现象级消费热潮的三大表象。
据冬奥旗舰店官方微信,在限量限购的情况下,冬奥会线下旗舰店2月4号的单日销售额达到近300万。人们对冬奥会的热情和野性消费,在冰墩墩面前尽情释放,而山西证券则预计在整个冬奥周期,特许商品收入将突破25亿元。
消费热点背后,总有可以再向下挖掘的产业版图。
2月7日,在王府井外的人潮涌进冬奥纪念品商店的同时,A股上市公司元隆雅图、菜百股份、文投控股等均在节后开市首日一字涨停,它们之间共享同一个身份标签——冰墩墩概念股。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底,北京冬奥组委共征集特许生产企业29家、特许零售企业58家,除天猫、邮政、安踏等知名企事业单位,另有多家国企及民营企业,其中不少已获得投资机构关注,更不乏产业资本加持。
以生产端元隆雅图为例,该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营业务之一是礼赠品创意设计与供应,而目前市场上热销的冬奥特许商品,包括“冰墩墩”、“雪容融”毛绒玩具、造型手办、饰扣、水晶球,冰墩墩盲盒、徽章、贵金属等七大系列均为该公司设计、生产并销售的产品。
同时因为本次冰墩墩的独特外形,它的生产制造分硅胶外壳和毛绒公仔两部分。用来制作冰晶的硅胶外壳生产难度较大。
东莞市众盛硅胶作为研发生产冰墩墩硅胶外壳的厂商之一,其负责人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没有想到冰墩墩会这么火,我是被临时通知回来加班,工人也都在赶回来上班。”
随着后续生产秩序的恢复,冰墩墩的缺货状态势必将逐步改善,但产业链条上相关企业的“破圈”之旅或许才刚刚开始。
而在销售端,王府井获为特许零售商,并获准在指定门店销售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特许商品,经营冬奥特许商品全部15个品类,在目前国内开设的冬奥特许商品零售店中面积最大、品种最全。
这也就找到消费者在凌晨两点的寒风中萧瑟的源头。
从个体事件中找寻商业运作的普遍规律,是创业发展的一项必备技能。
看似孤立的、偶发的冰墩墩之热背后,对于创业者是否有可以借鉴的启示?
其实,2019年9月,冰墩墩就已经正式上线“营业”,但彼时的它可没有享受到近期“众星捧月”的感觉,甚至面对的更多是四面八方的“冷嘲热讽”。
“又是熊猫?设计土爆!毫无美感!送人都觉得拿不出手……”等等一系列质疑曾是长期伴随冰墩墩的评判主旋律。
两年多时间,在远离北京的其他城市,既很难看到冰墩墩形象,也鲜有人关注这只吉祥物熊猫,特许经营店内的产品说不上滞销但也绝谈不上火爆,但“逆天改命”、一战成名仅在一瞬之间。
2月2日,日本记者辻冈义堂在报道花滑现场时,大秀自己的6个冰墩墩徽章,并因此出圈。日本电视台甚至在节目中把他的署名改成了“义墩墩”。
辻冈义堂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我对它是‘一见钟情’,没有‘冰墩墩’就没有现在的我。无论多苦多累,每每看到‘冰墩墩’,都会涌起一股干劲儿”。
正是这个日本“追星”记者的事件,率先将冰墩墩推向瞩目的高点。
事件引爆社交媒体,随后微博、百度、抖音上热搜不断,从“冰墩墩卡门”到“冰墩墩抖雪”,只要晒出冰墩墩周边,就能获得高赞与羡慕的目光,冰墩墩的表情包也成了社交宠儿。
直到冬奥会开幕,冰墩墩的热度被推上最高峰,搜索热度不断增长,占领的热搜越来越多,形象走红,产品脱销。
可以说,冰墩墩为创业者上了一堂产品营销的生动课程,炉火纯青地展现了一次场景化、故事性营销的典型案例,借助日本记者的偶发事件,通过后续的“营销造梗”引爆社交媒体,把原本并不为人熟知或喜爱的产品用故事呈现,让消费者可以更好地记住并爱上单一的产品。
当然,不是所有创业者都有一个“冬奥会”似的的契机,但是所有创业者在当下的商业世界中,必须去不断寻找、打造一个属于自己并能为己所用的“冬奥会”故事!
与此同时,在“冰墩墩”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整个中国文创产业的未来。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相关产业政策和指导意见加大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地方出台的相关政策及发展规划明确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两者共同促进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国家及地方出台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及指导意见,表明各级政府对发展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及制度保障。
投融界创投对接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文创产业链相关公司已经逐步进入业绩兑现期,创投机构对相应版块的关注也在不断增强,资金的倾斜既给创业者利好,也为整条赛道注入了充满希望的活力。
冰墩墩或许就是那个在立春之日,透露产业茁壮新生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