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可以从“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探讨系统各组员扮演的角色、作用以及之间流通的各种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
塑造学生创业型人格,提升“双创”内驱力
大学生创业型人格塑造工作具有长期性、烦琐性、复杂性,需要相关学者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不断探索新的“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型人格塑造路径,从而提升“双创”内驱力,加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步伐。具体可以通过两个步骤:一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宏伟的奋斗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读书,青年就应担负起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二是塑造学生的创业型人格。
塑造学生创业型人格,需要把握准何为创业型人格,创业型人格可以具体从个人对自己人格特征的认识、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与理解、对所处环境的反应情况三个方面理解。创业型人格的人对于创业的兴趣处在核心地位。
拓展产学研合作模式,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
地方产业的加入与支持将会极大促进高校学生的“双创”教育发展,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将会帮助高校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国内外有关于产、学、研结合非常成功的模式可供借鉴:模式一: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实验室或实训室,企业赠送给学校软硬件。
学校以企业名称命名共建的实验室或实训室,提供给学生实验环境以及创新创业环境;模式二: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企业投资赞助下,学校建立学生随时可以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基地,学校与企业共同培训教师和学生,培养的人才输送给企业;模式三:校企深度融合,在企业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供给学生到企业参观和实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