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独特的政治地位、地理优势,70年代经济腾飞,80年代内地的改革开放更促进了香港经济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第八大贸易中心,最繁忙的货运港,世界第五大银行中心、第五大外汇交易市场,亚洲第二大股票市场,更有世界购物天堂之美誉,零售业发挥了巨大作用,提高了香港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分析香港零售业的业态布局、管理、经营策略,为内地零售业合理、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一、香港零售业的特征
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批发及零售业统计组资料,香港1996年零售额约为2100亿港元,1997年约为2300亿,占GDP的20%(人均GDP$2.45万;人口660万),在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汽车、衣物类、百货、耐用品(家用电器)、珠宝、食品、烟酒等,销售额以汽车、衣物、食品为主。香港大的零售机构较少,主要形式为超市、专卖、连锁。与1996年同期比较,1997年1至11月零售业总销售额和销货数量分别上升6%和2%.总体来讲,1995年1月至1997年7月,零售价格指数、零售额呈上升趋势。7月以后受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有所下跌,11月零售额为184亿港元,比1996年同期下跌3%.分析表明,香港零售业呈以下特征:发展稳定,形式以连锁、超市为主;经营成本高,其中租金占很大比重(在百佳、惠康等每种商品的上柜费为7万元);经营面积小;专项经营多;市场竞争充分。现对其作如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