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信息学院创业孵化基地,谢璐霞和创业伙伴正忙着把电脑上的程序烧录到SD卡,之后再插到主板上。“这个主板是景区智慧云盒的主要配件,可用在索道智慧轿厢里,功能有GPS定位、站点显示、应急广播等。”谢璐霞介绍,今年初投入运营的岳麓山索道新轿厢就应用了这一款智慧云盒。
谢璐霞2023年从该校毕业。毕业前2年,她创办的“湖南山小科技有限公司”在学校孵化下,便凭借自主创新和一次次实验,打造了“青藤智慧索道云管理平台。”目前,山小科技拥有13项国家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成功通过了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并入围了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示范单。
这是湖南信息学院激发学生创业活力,带动就业的一个典型事例。
湖南信息学院校长张福利介绍,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应用型高校优势,秉持“就业服务下沉”和“双创教育前置”的教育理念,从学生入学第一天开始,就业创业教育贯穿学生整个大学四年成长过程,通过“专创”“科创”“就创”“实创”“融创”五创一体,形成了从课堂到实践、从理论到项目、从个人到团队的全链条教育体系。
该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创青春”“创客中国”“中国创翼”“科技+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项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赛促就,培养“敢闯会创”的湘信学子。在第八届湖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前文提到的谢璐霞和她的团队便以《索域智联——全球索道ADAS开创者》获得金奖。
眼下正值“金三银四”招聘季。在湖南信息学院,有一个班还没毕业就被企业争着“全员预定”。
这个班是该校艺术学院动画游戏产业创新班,共32名学生,均来自2021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艺术学院对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动画游戏产业需求,与湖南神幻九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广州羿辰动漫文化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联合成立。
为支持动画游戏产业创新班建设,湖南信息学院投入专项资金,新建专项技能训练与设计开发实训室,校企双方搭建联合管理平台,共定人才培养方案,协同专业课程开发,实施双导师教学制,共研共建教学团队,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抓手,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项目实战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实现“上课即上班,入学即就业”的目标。
“在教室就有企业指导,参与的项目没有仿真模拟练习,全是实战。现在我的就业方向更明确了,创业精神更足,奋斗目标也更加清晰。”学生文奕说。
“我们深化‘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实施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各专业(群)积极构建‘1+N’的优质企业资源链。”张福利说,每个专业(群)对接行业或产业1个示范性大型企业、N个中小微特色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每年组织1000多家企业举行校园招聘活动,在“云就业”平台为4000家企业发布招聘信息。
该校还持续推进“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党委书记、校长、分管校领导带头,其他校领导、各二级学院书记、院长积极参,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用人单位交流互动,着力构建“校企、校政”合作机制和“招生、教学、就业、学工”联动机制,促进了毕业生对口就业、区域就业。
基于就业创业教育的培养要求及学生实际需求,湖南信息学院精心构建了“全面覆盖、分类培养、重在引领”的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创业基础》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两门通识必修课,采用分学期小班教学,确保教学质量。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推出特色模块课程,如《新媒体运营》《创业机会的探寻》《电子信息创新创业综合实训》等系列选修课程。
“这些课程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商业场景,将创新案例有效融入专业知识内化过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张福利说,把就业教育、就业引导和创新创业教育全面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一举措不仅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更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为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湖南信息学院把就业指导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分别开设了38节、32节必修课,面向有双创意向的学生开展SYB进阶课程等特色模块课程,面对入驻学校双创孵化基地项目进行实践指导,一体化推进专业、学业、就业、创业、事业教育。着力打造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第一课”活动品牌,建设社区名师工作室特色职业生涯及创业咨询,促进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长效机制,湖南信息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示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