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丙奇介绍,从2011年的毕业人数来看,北大、中科大、清华等10所高校的研究生毕业人数,都超过了当年的本科生毕业人数。其中,中山大学的研究生毕业人数比本科多3300多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南大学多出2800多人,北大多出2500多人。这就是说,至少3年前,这些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就超过了本科生。 有评论指出,如果没有培养制度和教育内容的改革,仅仅是追求数量增加,研究生扩招很可能重蹈本科扩招的覆辙。 尽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不愿将就业率与学生的培养质量联系在一起,也很难看到其中有哪些深层次的因果关系,但他依然相信,当下的研究生培养出现了大问题,以至对其就业率的解读都要成为学历“贬值”的发泄途径。 在熊丙奇看来,研究生的扩招,并不是从研究生本身的教育规律出发考虑,而是在一味地追求办学规模、办学政绩和现实利益,使我国的研究生教育30余年的时间就走完了美国100多年的路,实现了“赶美超英”的目标。 一个重要的佐证是--国务院学位办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获准授予学士学历的大学有700多所,美国有1000多所,但我们拥有博士授权资格的高校超过310所,而美国只有253所。 面对导师不堪重负、学生怨声载道的现实,专家呼吁,研究生教育亟待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型。一方面扩招要紧急“刹车”,另一方面提质需“加速”。 考研五大怪象: ◎“怪象”之一:整班去考研 ◎“怪象”之二:考研是为了家长 ◎“怪象”之三:“裸考”上阵,只想碰碰运气 ◎“怪象”之四:执意“再战”,不惜放弃已得到的录取机会 ◎“怪象”之五:大一动手,冲刺四年只为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