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易·威登的北京旗舰店,一个帆布包卖到近万元,但门口常有人排队等候,满载而归的顾客脸上似乎都挂着“物有所值”四个字。就在路易·威登所在的这间高档商场的本土品牌门店里,总能听见这样的质疑,“就这么点布,还是中国牌子,卖上千元,这不是抢钱吗?”
对国产品牌的歧视,已经蔓延至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消费者宁愿花高出其本土价格一倍甚至几倍的价格,热烈追捧诸如Coach、GAP、Levis这些外国的二线,甚至平民品牌;即使国产品牌设计再出色、服务再周到,也不愿意为国产品牌多掏银子。
在国内的高档商场,几乎都把位置好的店面留给洋品牌,有些甚至不惜免收租金来挽留,为的是给自己撑门面。相反,中国品牌要想进驻这些大商场,不仅租金高、位置差,而且扣点费、装修费、活动费等一概不能少,销售额稍不达标就要遭受“缩减面积”、“换楼层”,甚至“撤柜”的命运。许多消费者大概不知道,中国服装(000902,股吧)品牌70%的成本都花在了这样的渠道维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