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秋分,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举行。今年主题是“庆丰收、迎小康”,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自2018年以来,每年农历秋分被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以往两届丰收节不仅成功举办,更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丰收的秋天代表着成功的喜悦,更意味着农民辛勤付出有了回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千百年来,农民一季又一季重复着播种、耕作、收获的循环,用“食”孕育出灿烂的中华文明。如今,据农业农村部消息,秋粮丰收在望,为中国粮食安全提供坚强保障。广大农民的奉献值得歌颂,同时,我们更要利用好丰收节,为农民搭建好丰收的舞台,以此提升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让农民身份成为“香饽饽”。
办好丰收节,让农民热爱这个节日。农民作为丰收节的主角,自然不能缺席这场盛宴。不过一些地区因信息不通畅、个人不重视等原因,农民还不知每年秋分是属于他们的节日。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发挥领路人的大作用,深入农村一线,用农民喜欢、易接受的方式,把“农民丰收节”宣传普及到位,让每位农民愿主动参与丰收节,当好节日的主人翁。这样不仅能让丰收节找准定位,越办越有声色,更增强了农民对自身身份的认同,知晓党对农民的关心关爱,激发起自身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办好丰收节,让农民实现“双丰收”。丰收节对于农民群众而言,不仅仅是粮食上的丰收,更能成为收入上的丰收。要利用“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品牌效应,打造属于农民的“双十一”“双十二”。并利用网络直播带货、线下企业直购、农产品展销等新模式、好模式,为农民的丰收锦上添花。当农民的付出有了实打实、看得见的回报,也向他们证明了通过勤劳的双手定能收获成功,尤其是对贫困群众产生巨大的正面激励作用,进一步提升他们谋发展的动力,让他们生活有盼头,干事有冲劲,实现精神与物质上的“双丰收”。
办好丰收节,形成厉行节俭的好风气。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对于粮食安全我们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利用丰收节向全社会展现农村、农民、农业为“食”所作出的努力,讲好“粒粒皆辛苦”的故事,可在全社会形成珍惜食物的氛围。让人们知道,中国粮食安全得来不易,达成“制止餐饮浪费”的共识。同时,通过丰收节,全社会将更加了解农民、感激农民、尊重农民,更将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义务帮助农民,支持农民。
下一篇:第七届湖南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开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