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刚过,三湘大地迅速开启促进人才供需对接的火热模式。走进各类招聘会现场,求职者满怀憧憬与招聘负责人热切交流,眼神中闪烁着对理想工作的期待;参会企业纷纷亮出诚意,提供优质岗位和诱人待遇,精心挑选匹配的人才。传统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在招聘需求上有何不同?青年求职者择业时表现出哪些新思路?校企双方都采取哪些新举措助力毕业生就业?本报记者近日走访多场招聘活动,试图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制造业加速回暖 援企招工保生产
开年以来,全省制造业在政策刺激与市场需求双重因素推动下加快复苏。多家重点制造业企业眼下正以满血状态抢抓订单生产,同时积极布局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产业转型 人才“量”“质”双求
今年一季度,长沙经开区共有143家企业提供668个职位,累计招聘1.76万人。从岗位类别看,研发技术人才需求1640余人,经营管理人才需求950余人,大学毕业生需求1770余人,技能人才(普工)需求1.32余万人。
在山河智能总装车间,16条智能化产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的智能化挖掘机、钻机等绿色智慧矿山成套装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装备助力。企业人力资源总监肖伟表示,因企业转型升级需要,今年对无人化和智能化产品开发领域的人才有更强烈的需求。
“随着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国内外市场稳步增长,我们对一线工人的需求量持续增大。同时,产线自动化比例提升对他们的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联重科总部雇主品牌主管杨茜玉介绍,“现代车间与传统车间不同,焊工岗位不仅要掌握手工焊,还要学会操作机器人焊接。对于新招进来的普工,我们会组织他们参加技能培训,尽快掌握自动化操作技术。”
记者获悉,自2月6日起,长沙经开区陆续开展“新春招聘月”系列活动,铺排招聘活动22期,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更高质量的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提供强有力支撑。
送岗上门 就业不去远方
“现在‘家门口’就有世界500强企业,薪资待遇和珠三角同地区差距不到20%,还能照顾老人和小孩,今年不打算外出打工了。”2月15日,长沙市望城区“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现场,比亚迪电子、戴卡科技、京邦达等150家企业提供近7000个就业岗位,其中智能终端等领域重点岗位年薪最高可达50万元。
“有智能化技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抢手。”湖南辰贤自动化设备负责人蒋志莲表示,“刚才那位应聘者既有专业技术,又有管理经验,与岗位需求高度匹配,我们已经达成初步意向。”
望城区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刘飞瀑介绍,该区主动对接区内用工需求大的重点企业,与17家劳务协作单位点对点联系,区就业指导员、人社工作人员针对重点群体提供“一对一”专项服务,提振企业招工信心,提高招聘入职效率。
接下来,望城区将发挥“区人力资源市场+零工市场+就业微市场”三级平台优势,线上线下举办18场专场招聘会。其中,线下招聘会14场,将岗位投递到群众“家门口”;线上招聘会4场,帮助供需双方“一键”直达。
新兴产业站风口 人才需求“春潮”涌
春节过后,湘江新区集中开工53个重大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亟需大量技术研发与生产人才;位于开福区的马栏山动漫影视大厦即将竣工验收,将是全省最大的动漫影视游戏总部基地,可容纳50家与动漫游戏产业相关的公司入驻形成产业闭环……近年来,新兴产业动能在湖南加速释放,带动行业人才需求强劲增长。
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为求职者带来了新机遇,不仅企业提供的岗位大幅增加,薪资待遇也有显著提升。2月14日,长沙县“春风行动”星朝汽车专场招聘活动发布3000多个岗位,技工岗位月最高收入1万元。在当下最火爆的人工智能领域,算法工程师岗位月薪普遍破万元,部分高端人才年薪可达数十万元。
连日来,湖南微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参与7场招聘活动且收获颇丰。“生物信息工程师、计算机工程师、科研设计人员、科研助理等岗位今年均面向应届毕业生开放。”企业人事专员周实睿表示,公司在招聘过程中比较看重求职者是否具备生物类专业背景,同时希望他们对科研抱有浓厚兴趣。
记者注意到,新兴产业企业普遍注重创新和技术研发,对求职者的工作适应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提出了新挑战。为实现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我省去年发布《湖南省高等院校学科专业优化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支撑主导产业学科(专业群)建设计划,在本科高校建设150个左右优势学科,在高职院校建设20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支持引导其他学校同类学科专业资源向优势学科、高水平专业群聚集。
2023年2月,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专业集群+产业链”的专业布局生态系统,紧贴制造业产业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成立新能源装备学院,打造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为核心,新能源装备技术和新能源材料为骨干专业的专业群。宁德时代邦普循环、理想汽车等企业纷纷来校开设“定向班”,可满足200多名学生定向就业。由于专业设置与产业高度关联,三一职院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庞昌伟指出,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对适应产业变革发展需求至关重要,要主动将个人专业选择向新质生产力领域倾斜,通过系统学习与实践锻炼,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与创新方法,为投身新质生产力发展浪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筑牢坚实的知识与技能基础。高校应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帮助在校大学生充分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并结合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吸引相关企业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此外,组织开展多场毕业生双选会,做好访企拓岗工作,为青年人才拓展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资源。
毕业生择业新变 留湘来湘正当时
春招既是人才求职的高峰期,也是企业招聘的黄金期。记者走访了解到,不少受访毕业生都十分看重岗位发展前景,留湘来湘趋势较往年亦更加明显。
转变风向 前景跻身关键考量
薪资待遇如何、工作是否稳定,是求职者以往普遍关注的问题。不过随着00后毕业生陆续进入春招市场,他们中有不少人都将岗位发展前景摆在突出位置。
“我学的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想找一份可以更好提升技能、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即将从湖南应用技术学院本科毕业的黄同学告诉记者,他去年秋招期间其实已经拿到了Offer,但实习过程中发现长期出差和重复劳动与当初的预期有一定差距。他希望从职场中学到相关知识技能,积累工作经验与资源,以便将来自主创业。
黄同学的选择并非个例。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谢同学求职主要瞄准文职、管理类岗位,在她看来,只要岗位有上升空间,“工资暂时低一点没关系,可以接受必要的加班”。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经验非常宝贵。希望公司有比较完善的培养体系,让我真正可以在工作中学到东西。”湘潭大学机械专业的唐同学也有明确的求职目标。
记者随机采访多位大学生,他们均表示提供学习与成长机会是评估岗位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我们有部分岗位特别欢迎年轻人加入。即便此前没有相关从业经历,但只要肯学肯干,我们都愿意培养。” 湖南柏跃科技有限公司招聘专员高女士说。
人才回流 留湘来湘热情高涨
“我家是四川眉山的,想留在长沙工作,父母也很支持。”再过几天,湖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专业硕士毕业生李同学就要前往长沙某新媒体营销公司实习了。从去年秋招到现在,她累计投了四五十份简历,很看好星城的媒体工作环境,希望毕业前能转正留下来。
湖南信息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岳阳籍毕业生杨同学告诉记者,虽然从事配音工作和个人专业非常契合,但综合考虑广州的生活成本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她决心回湖南求职。“长沙是一座幸福感很高的城市,对经验相对匮乏的年轻人很包容,我想在这里找一份专业对口且稳定性强的工作。”
在岳阳市“春风行动”招聘会现场,中国航发长江公司发布的密封数智研发、黑灯工厂等转型项目吸引众多求职者驻足。去年入职的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史明智现场当起了“引才大使”:“无论工作稳定性还是成长空间,中国航发长江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我们与高校共建‘预研实验室’,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核心技术。”企业技术中心副主任何雨波表示,公司将为技术骨干提供“五险二金+双补”组合福利。
记者留意到,我省近日发布了《关于加快吸引集聚青年人才留湘来湘 推进年轻人友好省份建设的若干措施》,从5个方面对留湘来湘发展的青年人才提供政策支持,不仅降低了青年人才在湘就业创业的成本与风险,也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和发展生态,为青年人才的成长与进步提供了肥沃土壤。
校企“联姻”铺就青年就业“高速路”
今年“春风行动”期间,全省技工院校与用人单位更加紧密对接,通过“订单式”培养促进青年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
“我们将与企业共建校企实训基地,开办‘校中厂”“厂中校’,打造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春节前夕,衡阳技师学院党委书记肖春林带队前往湖南朝阳电机泵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展访企拓岗活动。
在参观完企业铸造、焊接等生产车间后,肖春林与公司负责人敲定合作大体框架,计划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办定向培养班;根据企业短期用工需求,安排即将毕业的优秀学生下企业实习,经考核后择优录用;与企业共建校企师资队伍,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长效机制。
“我们和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意愿强烈。”朝阳电机董事长李映红与参会人员围绕校企合作深入研讨,达成教师下企业培训、举办专场招聘会及设立企业奖助学金等合作意向。
近年来,衡阳技师学院立足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与本地多家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以订单班为模式开展多维度合作,帮助学生高质量就业。截至目前,学院已为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中联重科等省内名优企业输送2000多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以上。
“实习期6个月,通过考核就能转正。”春节假期刚过,湖南航空技师学院消防工程技术专业2022级学生郑瑀已经回到株洲市消防救援支队实习。
湖南航空技师学院与株洲市消防救援支队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双方商定共同建设一个微信群、一间合作办学办公室、每月召开一次碰头会、每月发布一期消防简报、在学院建设一处校内实训室、在经开区消防站建设一个消防实训基地。同时,对建立就业信息平台、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开展针对性就业技能培训等予以明确。此外,共同申报《校队合作共建消防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研究与实践》课题。
为提升消防工程技术专业教师整体素质,湖南航空技师学院在教师筛选机制中着重强调教学能力、综合素质、文化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目前,该专业共有教师12人,其中研究生学历5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获得消防部队一等功1人。
“合作办学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就业率,如消防专业基本可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湖南航空技师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春风行动”期间将组织学生与企业参加双选会,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空间,与人社等部门共同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