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对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均实现动态清零 全市脱贫劳动力“311”就业服务覆盖率达100% 失业人员再就业比例超过目标值60%……今年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6万人,上半年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这些数据透露了哪些信息?当前我市整体就业形势如何?日前,记者从岳阳市促进就业工作真抓实干“百日攻坚”行动部署会上获悉,我市紧盯真抓实干指标,落实落细稳就业各项举措,推动就业服务不断优化,惠企政策提速增效,双创活力持续迸发,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全市就业局势稳中向好。在科伦制药岳阳分公司里,新员工黄韧奇正忙着梳理手头的工作。“我是湖南理工学院应届毕业生。今年毕业前夕,人社部门组织的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开进了校园,不但针对专业送岗位,还‘一对一’指导就业。正是这次招聘会,让我成功入职。”黄韧奇说。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是关系发展稳定和民生福祉的大事要事。今年来,我市聚焦重点群体,各项稳就业举措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就业服务不断提升优化,已实现全市退捕渔民跟踪服务联系率100%,各县市区对有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均实现动态清零;全市脱贫劳动力信息更新覆盖率为82.04%,部分县市区覆盖率达100%;全市脱贫劳动力“311”就业服务覆盖率达100%;全市失业人员再就业比例达62.16%,超过目标值60%。为继续抓好重点群体就业问题,我市将实施未就业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落实未就业毕业生普遍联系、实名服务,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开展结对帮扶,提供“一人一档”“一生一策”专项服务;聚焦大龄、残疾、低保家庭、长期失业等困难人员,强化服务保障、岗位供给、政策扶持;采取“五个一批”,即劳务输出一批、灵活就业一批、定向培训一批、创业带动一批、兜底安置一批等举措,促进农民工、脱贫人口、退捕渔民等群体充分就业;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发放各类失业保险待遇,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缓解就业压力,扩增量与稳存量同样重要。今年,我市将持续深入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举措,推进“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直补快办”经办模式,一揽子兑现社会保险补贴、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政策,努力稳定经营主体;持续推进“稳企业保就业”专项行动,常态化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促发展;结合本地特色产业、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工代赈以及城乡基层服务管理项目,深入挖掘一批岗位,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岳就业 岳有位”系列招聘活动、“湘就业”直播带岗……一系列就业促进活动在线上线下如火如荼地进行。“现在我们足不出户,也能找着好工作。”岳阳楼区的求职者穆慧说。几个月前,他在社区做了失业登记,填写了个人信息和求职意向。没过多久,人社部门就打来电话,向他推荐了岗位,如今他已顺利入职一家企业。今年,我市通过加强充分就业社区(村)、基层就业平台建设,提升就业失业登记及“311”就业服务覆盖率等举措,助力就业公共服务提质增效。3月至6月,全市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平均得分为98分,全省排名靠前;全市就业失业登记网上自助审核按期审核率达99.93%,全市“311”就业服务覆盖率达96.93%;全市社会保险补贴线上经办率达100%。我市后段将如何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水平,为稳就业促就业提供有力支撑?市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持续推进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稳步开展各类就业服务专项行动,统筹推进“网络+现场”招聘,切实提高市场供需匹配效率;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就业”品牌;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和评价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订单、定向、定岗为主要形式的专项培训,力争实现“培训一人,上岗一人”;完善人社专员“一对一”联系服务机制,通过线上线下招聘、校企合作对接、搭建灵活用工平台等,为重点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渠道、常态化的公共就业服务。缓解就业压力,就要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截至8月底,我市已培训创业者7320人,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45亿元,创建创业孵化基地28家。“当前很多新业态、新职业的出现,为劳动者就业带来新选择。我们要多鼓励、扶持劳动者,让他们敢创业、能创业、创成业。”市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持续推行创业培训、补贴、贷款、活动、载体“五创”联动,打造全流程、全链条创业扶持体系;有序开展各类创业培训,规范创业培训机构管理,提高创业培训实效。同时,面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扩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规模,着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加强创业孵化基地等创业载体建设,落实税收优惠、创业补贴、场地支持等扶持政策,打造洞庭南路“创业一条街”;加强零工市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用足用好零工招聘服务专区,支持灵活就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