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求今年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中央为何将“稳就业”置于“六稳”之首并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而“六稳”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将重点从理论层面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投资、消费、出口不是三驾马车而是一驾马车
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点研究了投资、消费与就业的关系。他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国家要实现充分就业,政府必须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投资和消费。后来有学者将凯恩斯的结论进一步扩展,提出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言下之意,扩大就业可从投资、消费、出口三方面同时发力。
“三驾马车”的说法流传甚广,而且已有不少经济学者将其作为理论框架研究就业问题。我认为,投资、消费、出口并非三驾马车,三者合起来才是一驾,其中消费是“马”,投资是“车”,出口是车后面的“货箱”。这是说,车和货箱并不是马车,它们要靠马去拉动。
这当然是一种形象的解释。从经济学的学理逻辑讲,我们说消费是“马”、投资是“车”,因为投资需要以消费为牵引。一驾马车若没有马在前面拉动,车不可能行走;同理,若没有消费需求作牵引,投资也就没有动力。我们知道,投资(生产)的目的是满足消费,若是消费需求不足,扩大投资所形成的必然是产品库存和无效产能。显然,这样的投资对扩大就业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