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刷”就业率,多少“假就业”
因高校就业率与招生人数直接挂钩 调查发现高校为刷高就业率出招五花八门 编者按:曾几何时,确保学生早日签下就业协议,成了众多高校关注的头等大事。2013年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年”。全国699万名应届毕业生要找“饭碗”,比去年多出19万人,但就业岗位却进一步缩水。“最难就业年”到底有多难?本报记者兵分多路走访了高校、学生、企业、专家各方,描绘“最难就业年”的各个侧面。从今日起本版将刊发“关注最难就业年”系列报道,开篇关注就业率“注水”现象。
随着毕业季的到来,学校为了“刷高”就业率,要求学生“假就业”的现象也再度出现。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高校要求学生必须先签就业协议,否则不能拿到毕业证。一些学生为了应付学校,和用人单位签订假就业协议,甚至出现一家小超市一次性“签约”20名大学生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