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国庆节休9天,增休元宵节”?这条令人惊喜交加的微信朋友圈传闻,是真的吗?记者查询后发现这是“网友自制版2014年节假日放假办法”。这份网友版“2014年假期安排”里共包含元旦、春节、元宵、清明、五一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8大假期,比今年多了一项“元宵节”。其中,元旦、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都较今年延长了2-3天。总计下来2014年放假天数为39天,比今年多了10天。(11月3日《华西都市报》)
虽说这份网友自制的2014年放假表不太现实,但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民众对休假权的焦渴诉求,这也为国家在人性化的节假日安排方面起到一种良性的“倒逼效应”,促使有关部门集思广益、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一个“草根性、民间性、广泛性”的参照。据国家旅游局证实,2014年假期表尚未定,方案仍在研究,将参考网络意见,足见“网友自制放假表”并非一无是处,对于未来假日调整来说,或许能弥补不理性决策可能带来的失误。因此,我们不妨将它视为一份“民生提案”。
近年来,休假权成了广大民众的焦渴追求。目前中国的休假制度还不完善,不少企业不仅没有带薪休假,甚至连双休日也保证不了。而在欧洲,尊重休假权已成为人们的“价值观”。这些国家平均每年带薪休假时间为24天,其中德国、法国、西班牙、丹麦等国家一年带薪休假时间为30天。一份研究报告称,保障个人休假权,并不意味着国家经济就缺乏竞争力。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比利时和荷兰每年的带薪假期分别为30天和28天,其生产效率却比美国高出2%,而卢森堡的假期一年为32天,生产效率比美国高出27%。其实除了经济收入,休假时间也会影响民众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