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大学教育正在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据统计,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创历史新高,而用人单位招聘岗位下降10%—15%,大学毕业生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年”。实际上,一方面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我国经济建设亟需各方面人才,另一方面,当下的大学生群体面临就业形势严峻,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的困局,在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诸多因素中,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式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不容忽视。
专业稳定与市场波动冲突
就业统计数据表明,前几年在高校中还是热门的动画、生物技术等专业,在2012年度就业率全面下降,因其较低的就业率,被列入“就业红牌专业”。这些专业的未就业的毕业生是因为同期类似的专业人才已经趋近饱和程度,毕业生数量远大于当年社会需求,“找不到工作”,致使就业形势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