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就业分析 > 创业研究 > 就业分析

采用行政命令手段为企业招工为哪般?

作者: 日期:2013-09-30 09:26:36 人气:303

  在9月前后,为新品抑或是圣诞季而忙碌的流水线工人挤满了富士康在各地的园区,而为此忙碌的还有当地的各类招聘机构以及政府官员。“去年的这个时候,县区也召开了招聘大会,基本上任务是分包到个人。”一位曾经为富士康进行招聘的当地基层干部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有时候完不成任务的干部可能会受到严厉的批评,甚至会被免职。(9月27日《第一财经日报》)

  作为全球的加工企业巨头,富士康企业的落户带来的劳动力就业、GDP的增长、出口创汇乃至税源的培植都吸引着经济落后省份的眼球,各地纷纷使出浑身招数,抛“绣球”,递“橄榄枝”,甚至不惜代价采用行政手段给企业招募工人。

  这几年的9、10月份,都是政府给富士康企业招募工人的关键时期,上级政府采取落实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要求基层人民政府给企业招募工人。由于每年的8、9月份属于民工淡季,很多符合招募条件的青年大都已在外面打工或又重新回到学校读书,致使招募组织难度很大。为了完成任务,保住“帽子”,很多基层政府是不惜血本组织,他们花钱把符合条件的学生“请”出校门,送到企业上班“完成任务”后又辞职返校就读;有的花高价钱从广东沿海一带请符合条件人员回来充数;有的为了稳定招募人员能够安心在企业上班,还答应另外再给招募人员每月一定的补助;还有的基层干部拿国家的惠民政策的兑现来威逼符合条件人员必须去完成任务,诸如不去就不给粮食直补,不发老人的养老金等等,上级政府发现了也只是睁只眼闭只眼,因为都想完成任务,不至于被问责。这种采用行政命令违反市场规律的企业员工招募方式给基层政府带来了巨大压力,增添了严重负担,产生了巨大的浪费,滋生了不正之风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