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在北京参加诺贝尔论坛的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蒙代尔称,“中国很多毕业于名牌大学的人才都加入公务员队伍;在美国,精英都进入银行和金融行业,这两点有点相似。但我希望,很多年轻人能回到家说,妈妈,我马上要开家公司了!”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资本主义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埃德蒙·菲尔普斯认为,年轻人应该向世界展示他们的天分,过早进入政府部门是对人才的浪费。这里,二位诺贝尔获奖者所说的话,言外更有深意:中国的大学生是温室里长大的,只适合当公务员,不会做企业。这倒给我们提了个醒: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挑战和创新能力不强,有加以培养的必要。
到底中国大学生有什么特点被老外认识到了呢?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二位外国诺贝尔获奖者是个内行,他们看中国的大学生应当很准:中国大学生缺乏意志的修炼,鲜有挑战和创新精神。我想,他们对我们国内的大学生认识的不会太多,主要的认识恐怕来源于我们走出去的国外留学生,尤其是那些花钱出国镀金的大学生。前段时间公审薄熙来,就审出了他的儿子薄某某来,那么一个公子哥,只会在豪华别墅里过舒适的安逸的生活,花天酒地,别的又会什么呢?很具有代表性。
对于国内的大学生,又当如何呢?我们不妨以二位外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话做为一面镜子,照一照。一个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由小学升中学,从中学到大学,大多是从一个众人呵护的环境中长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有的工作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习。没有经历任何困难和挫折,也没有经历过任何坎坷和磨难,身体承受痛苦和心理承受压力、打击能力十分有限,直到大学毕业,面临择业的难题时,才迎来了第一次人生的考验。面对摆在面前的困难,有些焦虑,有些彷徨,有些无助,有些失望。这些在理论上被称为天之骄子,而在实践中却无所适从的大学生,正是那温室里培养不出顽强的花朵。